「桃大極」由內而外、鉅細靡遺的實踐美學,讓住戶感受到藝文涵養。
「桃大極」為李天鐸建築師作品,象徵城市山水,鄰近捷運綠線大湳站出口。
2017/11/11

提升桃園美學 桃大打造城市美術館

自由時報【記者 馮牧群/報導】
台灣從來不缺蓋豪宅的建商,但願意投入心力提升城市美學的建商寥寥無幾,在桃園深耕二十餘載的桃大機構,擅長的不僅是講究品質的傳世建築,更致力將美學落實於生活環境,培植下一代的文化素養。

從2014年創刊的「TAO’S桃拾」季刊談起,就能看出桃大機構在做與眾不同的事,「桃拾」把文創跟生活趨勢帶進桃園,同時歡迎所有人來到桃園,甚至用一種人文散步的步調重新認識桃園,型塑特有Life Style、介紹美好的人事物,這本回饋在地的季刊曾創下數千份發行量,對於一個桃園唯一推動文化刊物的建商來說,成績斐然。

●台建築缺乏東方元素 桃大帶頭實踐美學
「台灣的開發商不太注重美學論述,而是順從市場導向」,留美返台的桃大機構藝術總監劉騰駿觀察,從前西方文化看東方文化都是「從上往下看」,現在雙方趨近平等,反倒因東方文化自卑而崇洋媚外,不能保有特色是很可惜的事。身為開發商,他希望強調東方元素,提升美學論述,全新落成的「桃大極」即為實踐理念的代表作。

劉騰駿認為,美學具有三大特質:與眾不同、方向清晰、有連貫性,以如此脈絡觀賞「桃大極」發現,外觀是以東方山水為命題,遠觀就像水瀑宣洩而下之姿,立面以曲面呈現大自然山形,格柵則像原木林立,因社區量體大,視覺更顯壯觀,以美學所謂的「3點透視」(仰視、俯視、平視)觀之,各自都有不同意象。

●「桃大極」外為山水意象 內含藝術氣息
走進「桃大極」的挑高10米門廳,不見豪宅建案金碧輝煌的貴氣,反而散發出美術館才有的藝文氣息,左右兩邊展現的是蘊含「左青龍、右白虎」寓意的山水畫,前方映入眼簾的是藝術家胡棟民的雕塑作品「極」,背景的壁畫也是以「極」為題的風景畫,公共空間搭配兩岸首屈一指的CN FLOWER花藝,釋放強烈東方文化底蘊。

梯廳空間為社區公設的一部分,即便建商裝潢得富麗堂皇,往往被住戶選擇性忽略失去意義,桃大機構選在這個空間訴說「桃大極」的故事。建案基地前身為漆彈場、佈滿BB彈的廢墟,透過攝影師陳伯義的作品系列「八德層」,完整記錄建築誕生的歷程,每天經過的住戶彷彿走過時光隧道,為社區保留文化資產。劉騰駿信心滿滿的說,「桃大極」建築裡面就是城市美術館,「我們邀請10位藝術家,為社區量身創作大約40件有故事的作品,也希望讓孩子們早點認識藝術」。

「桃大極」位於八德大湳商圈,基地面積多達1936坪,規劃49、58、62、70坪的3房、3+1房產品,鄰近捷運綠線大湳站出口及桃拾生活廣場,為地上23層地標建築,外觀由李天鐸建築師設計、公設由譚精忠設計師操刀、燈光為袁宗南設計師完成;建材工法採用美國航太制震系統、制音中空樓板,配備HANSGROHE龍頭、英國BAUMATIC烤箱、林內雙口爐及抽油煙機,屬區域中高檔。休閒設施豐富實用,有多功能閱覽室、露天泳池、健身房、兒童遊戲室、交誼廳、KTV、景觀茶屋、美術館等級門廳,頗受桃園換屋客青睞。

●專家說法:桃大機構藝術總監 劉騰駿
房市不景氣,不過「桃大極」銷售表現不錯,主因是當初沒有為了利益極大化而「隨便蓋,隨便賣」,桃大機構是桃園在地有信譽的品牌建商,必須堅持理念,每一座桃大的作品都是一幅城市山水,不論建材配備及施工品質都有做到差異化,相信消費者能看得出用心。

台灣的建築很喜歡模仿國外風格,訴求國外名師,未能保有本身文化與美學論述非常可惜,導致近年業界一窩蜂興建新古典風格建築,但缺乏在地特色建築,這樣下去,台灣恐怕永遠不會有揚名國際的建築大師。